-
建优建强新时代党史党建学
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7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习近平党建重要论述...
2023-07-13 -
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再上新台阶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把主题教育与以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以学促研...
2023-07-13 -
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文明互鉴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陈静)2023年6月18日,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工作室联合主办的“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文明...
2023-07-04 -
【理响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助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决策。二十年来,“千万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中国式现...
2023-07-04 -
从实地调研中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调查研究不仅是解决实践问题的优良作风,也是人文社科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近期,笔者带着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中华各民...
2023-07-04 -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无论从理论逻辑、发展历程,还是从基本内涵、本质要求上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
2023-07-04 -
坚定文化自信 赓续历史文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6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青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来自民族文学研究所、考古...
2023-07-04 -
以“人民为中心”建构中国话语权的科学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由此确定了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境遇,为构建中国话语权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
2023-07-04 -
促进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发展
■ 盘和林 周子铭 提要: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数字经济正在从多个维度对社会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进行升级和重塑,跃然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
2023-07-04 -
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好运用好
■ 齐卫平 樊士博 提要 传思想之先声,发时代之潮音,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离不开理论的科学指导。实践不止步,理论无止境。随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干事创业实践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2023-07-04 -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匠精神是对工匠所具有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的概括。图为2022年4月举行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 郑兴刚 提 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
2023-07-04 -
创新社会评价机制 提高信访处理公信力
■ 陈英良 提 要 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是光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积极尝试,在站稳人民立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社区“五老”参与评议,配合“两代表一委员”的专业意见,“专兼结合”为信访积案...
2023-07-04 -
以红色诗歌铸魂育人 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经典是历史的记忆,是历史真正厚重之所在。阅读红色经典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红色诗歌是红色经典的重...
2023-06-19 -
【理响中国】深入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应时代变迁、立时代潮头、领时代先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了习...
2023-06-19 -
【“三大体系”建设】构建和谐共生的人工智能伦理关系
作为人类科技史上的重要变革,人工智能已经全面渗透于生产、交通、金融、医疗、教育、传媒等领域,并在很多领域接近甚至超越人的能力。人工智能的高速率发展显现出人机关系的新图景,也引起人类对人工智能伦理的...
2023-06-15 -
筑牢文化自信自强的思想根基
范玉刚 ■ 范玉刚 提 要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筑牢文化自信自强的思想根基,以其精神的独立自主和文化创新创造创意力,推动中华民族从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
2023-06-06 -
建设出版强国抢占数字时代制高点
戚德祥 ■ 戚德祥 提 要 数字时代的出版国际传播,需要强化数字技术对出版业全链条的赋能作用,构建基于网上阅读、知识服务、在线教育等形式的出版国际传播新生态,形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知识服务为...
2023-06-06 -
文化强国战略的人文经济学内涵
魏鹏举 ■ 魏鹏举 提 要 中国文化发展的主体精神能量,始终都是基于宽厚的包容力而不断提升的强韧凝聚力,尊重差异进而和合共生。文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要义,是在保障数量庞大的国民过上...
2023-06-06 -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王德军 ■ 王德军 提 要 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到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是对中华文明的“精准画像”。文明交流互鉴不能搞唯我独尊的单一文明霸权,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
2023-06-06 -
“第二个结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金元浦 ■ 金元浦 提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
2023-06-06